分类
什么是最好的在线交易平台

看懂SPAC怎麼運作

根據佛羅里達大學統計,早在 1997 年,美國就有第一個 SPAC 公司掛牌,2007 年景氣熱絡時達到小高峰,1 年就有 65 家;2008 年金融海嘯重擊市場,當年度 SPAC 掛牌急降至 17 家。

前往SPAC是什麼?如何運作?對投資人有什麼好處? - StockFeel .

1.壳公司原控股股东将所持有的壳公司股份通过股权转让协议方式协议转让给拟借壳上市企业,后者以现金作为对价收购该部分股. 份;. 2.借壳方完成对上市壳公司的控股后,与 .

三分鐘讀懂借殼上市流程 · 1、股份轉讓方式:收購方與殼公司原股東協議轉讓股份,或者在二級市場收購股份取得控制權; · 2、增發新股方式:殼公司向借殼方 .

什麼是 SPAC?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如何推動新太空產業?

今(2021)年,太空新聞(Space News)將年度太空新聞獎(SpaceNews Awards) [1] 之一,頒給了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簡稱 SPAC)。SPAC 是在美國資本市場特有的一種金融工具 [2] ,俗稱空白支票公司,專注於協助科技、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這些最為熱門的領域上市;自從新冠肺炎流行以來,推動新太空新創公司上市,重塑了太空創業領域。

太空企業是資本密集的產業,傳統資金來源透過創投公司投資。在過去,公司持續發展到上市規畫時,是經由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 IPO)程序,透過銀行或證券公司辦理。推廣活動需要較長時間,而且對於較小的公司來說,所收取的佣金或專業費用非常昂貴。有些公司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考慮直接上市(DRO),不創建新股,僅在不涉及承銷商的情況下發行、出售現有的流通股。

SPAC 是什麼?

SPAC 沒有本身的業務,而是合併或收購公司,使小公司更輕鬆、更經濟、更快速地上市, 如表一:

    遙測影像新創公司(圖一),成功通過與 SPAC 合併籌集資金,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上市公司 [3] 。BlackSky 公司在今年底前,將其遙測衛星星系的規模增加到 14 顆衛星,針對地球主要人口稠密地區,每一小時訪問、監測一次,並規畫於幾年內,發展為 30 顆高解析度的多光譜衛星系,每 30 分鐘監測一次地球。衛星數據應用包括國防、農業或森林管理、保險理賠,環境汙染控制等。 [4] 新創公司透過收集海上船舶、飛機的軌跡跟蹤訊號,以及類似福三和福七的無線電掩星資料,分析 110 多顆地球觀測立方衛星提供的數據,並透過 SPAC 合併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Spire 公司從交易中籌集資金以擴大業務,包括野火預測、船舶跟蹤、保護海洋生物、精準漁業、海洋航行與天氣預報等。
  1. Planet(圖二)和 Satellogic [5] 是另外兩家遙測資訊和分析市場的地球觀測衛星公司,它們與 SPAC 合併上市後,籌集大量資金,提供衛星數據收集,並且通過衛星影像,跟蹤港口和其他地方的貨物流動,可用於評估經濟。
  2. 新創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圖三)公司透過 SPAC 合併上市,籌得數億美元的資金,並將其用於開發新型、可回收的 Electron 小型火箭以及 Neutron 中型火箭。
  3. 小型火箭開發商維珍軌道(Virgin Galactic)公司在今年 7 月完成首次的太空旅遊,隨即在 8 看懂SPAC怎麼運作 月宣布將通過與 SPAC 的合併上市,其中包括波音公司的投資,這些資金將用於擴大 Virgin 看懂SPAC怎麼運作 Orbit 的 LauncherOne 火箭製造。
  4. 太空運輸公司 Momentus 開發第一艘太空軌道間的 Vigoride 運輸船,規畫在 2022 年中為 SpaceX 的 Transporter-5 專用拼車任務飛行。

SPAC 看懂SPAC怎麼運作 投資了太空創業領域,大量資金流入初創公司,同時投資者通過收購或首次公開募股,收回資金和投資回報,沒有傳統 IPO 的開銷。SPAC 不只是一張空白支票,新創公司在上市前都會規畫資金的用途。

透過 SPAC 上市有什麼風險?

雖然 SPAC 是一種更快的上市方式,但即使 SPAC 交易進展順利,上市後業務進展,也未必一帆風順。例如,美國 Astra 小型火箭新創公司,雖透過 SPAC 合併上市,火箭發射仍多次失敗。

又例如維珍銀河公司,尚未開始商業服務,並且實際上沒有收入紀錄,但在 SPAC 協助上市後,股價反覆飆升和下跌。因此,對於每家可能與 SPAC 合併的公司來說,有更多的公司願意接受上市的負擔和風險,以換取大量資金。

對 SPAC 合併的興趣下降 [6]

儘管今年 SPAC 的合併主導了太空產業,卻出現了疲軟跡象,包括 SPAC 合併中,並發融資的規模縮小,例如:Rocket Lab 上市獲得 4.7 億美元投資;相比之下,Terran Orbital 於 10 月通過 SPAC 合併上市,僅獲得 5,000 萬美元的投資。

第二個因素是贖回率上升,SPAC 的股東尋求收回資金,而不是持有合併公司的股票。今年稍早,整個市場的贖回率約為 10%,但到 11 月已增長到 70%。

SPAC 持續吸引投資

雖然興趣下降,只要有新穎投資標的與題材, SPAC 還是會持續吸引投資,合併太空產業新創公司,並協助其上市。最新的 SPAC 投資協助建造大量生產小型衛星的 Terran Orbital 公司 [7] ,計劃通過 SPAC 合併上市,為商業和政府客戶製造、運營衛星。

在 SPAC 合併上市之前,Terran Orbital 公司已經獲得了包括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AE Industrial Partners 等多家公司投資,計畫在佛羅里達州的 Merritt 島上,建立一個全球最大、大批量創新製造小型衛星的工廠(圖四),每年可生產 1,000 多顆衛星。

Terran Orbital 還規劃建立小型合成孔徑雷達地球觀測衛星星系,可以快速訪問白天和黑夜捕獲的全球影像,未來也將開發下一代人工智慧和太空產品。

除此之外,美國 Tomorrow.io 新創太空觀測氣象公司,宣布將通過 SPAC 交易在 2022 年中期在納斯達克上市,所得款項將用於支持大約 32 顆小型衛星星系的計劃。Tomorrow.io 太空觀測技術與我國福衛三號、七號上的無線電掩星酬載類似,未來將提供天氣和海洋觀測,包括詳細的全球降水覆蓋,平均每小時一次的速度收集數據,並將建立天氣智慧平台。

403 ERROR

The Amazon CloudFront distribution is configured to block access from your country. We can't connect to the server for this app or website at this time. There might be too much traffic or a configuration error. Try again later, or contact the app or website owner.
If you provide content to customers through CloudFront, you can find steps to troubleshoot and help prevent this error by reviewing the CloudFront documentation.

完全解讀全球 SPAC 熱潮,5 大關鍵一次看懂!

以最新一樁備受矚目的 SPAC 收購案為例說明。3 月 8 日比爾.蓋茲投資的零接觸掃描器公司 Evolv Techonogy 宣布將被 SPAC 公司 NewHold Investment Corp 收購後直接上市;贊助人除了比爾.蓋茲之外,還有新創創投 General Catalyst。Evolv 透過這次交易獲得 4.7 億美元資金挹注,合併後估值上看 17 億美元。

第二,SPAC 和一般上市、借殼有何不同?那斯達克交易所大中華業務開發副總監 David 分析,企業若要透過傳統 IPO 掛牌途徑,須透過投資銀行,做上市前路演、再送到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交易所審查,以 Evolv 為例,若要走傳統管道上市審查流程,大概需要 24 個月,走 SPAC 模式則只須花 3~4 個月。

至於傳統借殼上市是一家私人公司買進一家已上市公司,取得控制性董事席次和經營權後,再將母公司反客為主,其資產直接上市並變更營業範圍。而 SPAC 則須明定收購目標,若兩年內 SPAC 公司沒有尋找到併購標的,就要清算解散,將信託資產返還給股東。

第三,SPAC 行之有年,為何 2020 年大爆發?

根據佛羅里達大學統計,早在 1997 年,美國就有第一個 SPAC 公司掛牌,2007 年景氣熱絡時達到小高峰,1 年就有 65 家;2008 年金融海嘯重擊市場,當年度 SPAC 掛牌急降至 17 家。

直到去年,各國因應疫情採取量化寬鬆政策,投資人積極尋求投資機會,卻又受限於疫情封境難以交易,新創獨角獸募資和併購案件數與價格雙雙下滑,直接上市募資金額急凍,SPAC 積極媒合買賣,但在完成併購前資金都由第 3 方信託帳戶保管,相對安全,因此才讓上市規定相對寬鬆、成本更低的 SPAC 大受機構與私募基金青睞,掛牌之後再獲散戶追捧。

新創大咖加入,市場急升溫

另一個讓 SPAC 市場急速升溫的理由,則是新創大咖的加入,包括 Twitter 創辦人彼得.泰爾、比爾.蓋茲投資的公司,都陸續加入 SPAC 熱潮。亞洲超級富豪──香港長江集團創辦人李嘉誠與李澤楷父子、新世界開發鄭家兄妹、澳門賭場大亨何猷龍的家族辦公室「黑桃資本」也迅速跟上,跨海到美國參與熱潮。

第四,SPAC 狂潮下的投機風險是什麼?超級富豪與散戶共享上市利潤,看似美好,然而這波 SPAC 公司收購的對象多以尚未獲利的新創公司為主,也潛藏投機風險。去年 6 月,氫燃料電池開發商 Nikola 獲得 SPAC 公司 VectoIQ 收購後上市,股價一個月內暴漲 6 倍,市值一度超越福特汽車,卻遭放空機構指控捏造進度與詐欺,9 月創辦人坦承造假,股價從高點暴跌 73%。

從 SPAC 主題 ETF 的漲跌幅也可看出其投資風險。去年 9 月掛牌的第一檔 SPAC 主題 ETF:Defiance Next Gen Spac Derived ETF,曾經兩個月內漲幅超過 50%,但今年也在一個月內下跌超過 20%。商品大王羅傑斯(Jim Rogers)更警告,SPAC 這類上市公司大增,通常是大牛市結束時出現,投資者將更難以賺錢。

SPAC 上市,港星決跟進

第五,新加坡、香港擬跟進,台灣能做嗎?儘管有風險,但極具潛力的亞洲交易所也不想讓美國專美於前,新加坡交易所行政總裁羅文才 2 月初即宣布,準備於第 1 季引進 SPAC,如獲市場支持,最快今年新加坡交易所可掛牌亞洲首檔 SPAC。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3 月初接受採訪時鬆口,港府正認真考慮允許 SPAC 上市。

反觀台灣,儘管新創圈對透過 SPAC 途徑直接掛牌那斯達克躍躍欲試,但目前交易所將重點放在年中即將上路的創新板與戰略新板,對只有現金、無營業主體的 SPAC 反向併購掛牌上市的制度未多著墨。

安侯建業專業組織策略長郭冠纓提醒,雖然 SPAC 上市數目增加,讓許多亞洲新創公司也有機會藉此管道被收購並直接上市,但台灣新創公司規模仍太小,不見得能被 SPAC 公司投資;未來台灣若要引進 SPAC 交易制度,也需要更多配套。